新展预告 | 岁末寒冬,拓跋鲜卑的融合之“鹿”,“魏”你而来

信息来源: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12-25       作者:

△ 大兴安岭森林(图源视觉中国)

拓跋鲜卑,

一支游弋于大兴安岭森林中的猎牧部落,

从嘎仙洞到盛乐,再从平城到洛阳,

历经九难八阻,逐步崛起,建立北魏,

后问鼎中原,一统北疆。

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

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。

△ 拓跋鲜卑迁徙路线图

(宿白《东北、内蒙古地区的鲜卑遗迹

——鲜卑遗迹辑录之一》)

长沙博物馆将于12月28日

新馆开放八周年之际

推出中华文明系列跨年特展

“融合之路——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”

展览分为

“拓跋肇始”“平城时代”“洛邑重辉”三个单元,

汇集了来自大同市博物馆、内蒙古博物院、

洛阳博物馆、呼伦贝尔博物院的180件/套文物,

带我们回到1500多年前北魏的世界里——

看拓跋鲜卑的社会演进和发展的时代风貌,

感悟独特、厚重和辉煌的拓跋鲜卑文明。

你要了解北魏,

就不能只知道孝文帝改革的“高光时刻”。

要看到在我们称之为魏晋南北朝的乱世里,

由拓跋鲜卑建立、

在北方疆域最为强大的一支政权,

北魏存续了近150年。

△ 中国的朝代:从秦汉到隋唐

(李贞德《公主之死——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》)

你要了解北魏,

就不能只知道孝文帝时期的北魏洛阳城。

要了解拓跋鲜卑很早生活在

大兴安岭北段茂密的原始森林里,

考古工作者于20世纪80年代

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,

发现了嘎仙洞石室及石刻祝文,

其上记载了太武帝拓跋焘

派尚书李敞到此祭祖之事,

与《魏书》记载基本相符,

有力地证明此处即拓跋鲜卑祖先的“旧墟石室”。

△ 嘎仙洞外景和内景

△ 石刻祝文拓片

你要了解北魏,

就不能只记得孝文帝拓跋宏。

要了解公元前1世纪,

首领拓跋推寅率部族毅然走出大兴安岭,

南迁来到呼伦贝尔草原。

拓跋鲜卑人在此居住长达两百年左右,

对马、鹿等动物尤为崇拜,

生活方式由渔猎向游牧发展,

同时与周围民族相互融合。

258年,拓跋力微率部迁居盛乐城

(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大黑河流域东部一带),

组建以拓跋鲜卑为首的部落联盟,势力逐渐壮大。

△ 呼伦贝尔草原秋景

△ 翼马纹鎏金铜带扣

东汉(25—220)

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鲜卑墓群出土

内蒙古博物院藏

△ 鹿角金步摇冠

魏晋(220—420)

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西河子窖藏出土

内蒙古博物院藏

△ 盛乐古城平面示意图

你要了解北魏,

就不能只看到孝文帝迁都洛阳。

要了解386年拓跋珪重建代国,

改国号为魏,史称北魏;

并于398年迁都平城,即今山西大同,

次年正式称帝,为道武帝,

北魏进入崭新的平城时代。

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后,

依靠鲜卑族强大的骑兵和军事力量,

北讨柔然,西征夏国,攻灭北燕、北凉,

统一北方,虎视江南。

△ 平城北魏遗址示意图

△ 卷云纹“平城”瓦当

西汉(前202—8)

2007年山西省大同市操场城北魏太官仓储遗址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 莲花瑞兽纹砖

北魏(386—534)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北魏(386—534)

1965年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司马金龙夫妇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 釉陶马

北魏(386—534)

2013年大同市东信家居广场北魏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 北魏帝王世系表

△ 平城时期北魏疆域图

(谭其骧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)

你要了解北魏,

就不能只看到孝文帝下令改姓氏、

易服装、讲汉话。

要了解拓跋鲜卑入主平城之后,

就渐受汉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熏陶,

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,

呈现出一番“胡风国俗,杂相糅乱”的景象。

朴素的陶瓷,精巧的石雕,璀璨的金银器,

见证着鲜卑社会生活从简单质朴走向精致奢华;

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,

保障了自平城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安全,

使得丝绸之路重新繁荣。

平城时代,

是北魏历史上多民族、多元文化

交流与融合的重要阶段

同时也折射出当时北魏政权的强大与繁荣。

△ 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墓出土漆画屏风

△ 出行俑阵

北魏(386-534)

2013年山西省大同市御昌佳园北魏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 彩绘侍俑

北魏(386-534)

2000年山西省大同市雁北师院北魏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 釉陶连枝灯

北魏(386-534)

山西省大同市东信家具广场北魏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 神兽纹金项饰

北魏(386-534)

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

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水磨沟墓葬出土

内蒙古博物院藏

△ 石雕二佛并坐龛

北魏(386-534)

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

托克托县古城镇古城村云中郡故城采集

托克托县博物馆藏

△ 彩绘陶牛车

北魏(386-534)

2000年山西省大同市雁北师院北魏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 胡人牵驼壁画

2009年大同文瀛路北魏墓出土

△ 玻璃小钵

北魏(386—534)

2002年大同市迎宾大道北魏墓群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△ 波斯银戒指

北魏(386-534)

2013年山西省大同市

东信家居广场二期工地北魏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藏


你要了解北魏,

就不能只看到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。

要了解北魏洛阳城是国际性的大都会,

也是民族、艺术、宗教文化融合的中心。

拓跋鲜卑将游牧文化注入华夏文明之躯,

为唐朝的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。

△ 北魏洛阳城规划复原示意图

他们留下诸多文物典章:

云冈石窟造像风格雄浑粗犷,

洛阳龙门石窟转向优雅端庄,

敦煌莫高窟中《鹿王本生图》亦创作于北魏;

至今“魏碑”体,仍然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,

“上可窥汉秦旧范,下能察隋唐习风”;

北魏郦道元所著的《水经注》里,

记载全国众多河流山川及当地风土人情;

北魏贾思勰撰写的《齐民要术》,

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;

杨衒之的《洛阳伽蓝记》里借写佛寺,

来概述北魏历史、地理、佛教等;

拓跋鲜卑虽没有音乐作品传世,

但其蕴含的壮阔奔放中不乏柔情的气质

早已凝结在崖壁和石刻造像里,

更留存在北朝乐府民歌中——

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

“唧唧复唧唧,木兰当户织……”

△ 云冈石窟第12窟,俗称“音乐窟”

(图源云冈石窟官微)

△ 彩绘陶伎乐俑

北魏(386—534)

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马窑村杨机墓出土

洛阳博物馆藏

△ 黄釉胡人乐舞扁壶

北齐(550—577)

洛阳公安局九科移交

洛阳博物馆藏

△ 寇猛墓志

北魏(386—534)

1956年河南省洛阳市西车站北魏墓葬出土

洛阳博物馆藏

△ 《北魏洛阳伽蓝图》

(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》)

△ 泥塑人面像

北魏(386—534)

1980年洛阳偃师永宁寺塔基出土

洛阳博物馆藏

(图源动脉影)


拓跋鲜卑的历史变迁与峥嵘岁月,

谱写着顽强奋进的民族史诗,

掀起了汹涌澎湃的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运动,

恢弘壮丽的大唐在此基础上款款而来。

回望拓跋鲜卑的历史,

是民族和文化融合的历史,

也造就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。

△ 大同云冈石窟

△ 洛阳龙门石窟

寒冬已至,

12月28日来长沙博物馆,

看新馆开放八周年特展,

融合之“鹿”,“魏”你而来!

展讯

展览标题

融合之路——拓跋鲜卑迁徙与发展历程

展览时间

2023年12月28日——2024年4月7日

展览地点

长沙博物馆特展二厅

(展览免费开放)


Copyright 2010 daimiao.cn. All rights reserver. 备案号:鲁ICP备10209964号

泰山岱庙版权所有 地址: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东岳大街191号 电话:0538-8261038

鲁公网安备 37090202000212号

您是第 位访客

泰山景区官方售票渠道
泰山岱庙微信公众号
岱庙云守护